元旦得暇来福建泰宁游玩,本没有游寨下大峡谷的内容,只是在县城和我们先游览过的大金湖等处看到“没到寨下大峡谷,别说你到过泰宁”的广告总是跳入眼帘,我们不能脱俗没挡住这样的诱惑。
寨下大峡谷是2004年6月被外人发现的,位于泰宁县城西北十五公里处的寨下村。泰宁人充分利用了这一难得的资源,用勤劳的双手和超凡的智慧建设,巧妙地把3条峡谷首尾相连而成呈环状三角形,好似一条金色苍龙蜷卧在群山之中。本是很普通的深山僻壤,就变得如此惊艳、苍劲、盛大,让许多见过大世面的人趋之若鹜。
我们买了门票,经过简朴的寨门式的验票口方进得大门。弯曲的小道翠竹参天,古树如华盖,三两游人迈着悠悠的步幅,没有尾气, 不见雾霾,空气清新得全是负氧离子,东张西望、俯视仰观皆由己,心中陡生一阵阵感叹和惬意。
这些年,生态发展的理念扎进了国人的心中,在2010年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,包括福建泰宁在内的6个中国丹霞地貌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了《世界自然遗产名录》。这是泰宁修建的第一条地质科考路线,三条满目苍翠的峡谷,分别是以流水侵蚀、重力崩塌、构造运动为主的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实地考评时说:“无论从地质景观还是生态环境,这里是世界级的”,称之为“世界地质公园的榜样景区”。
说是样板,是因为寨下大峡谷有着典型的赤壁、洞穴、巷谷、线谷和堰塞湖。通天峡的“山崩地裂”,能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。倚天峡的“时空隧道”,能同时看到和触摸到两个相隔遥远年代的地质岩层,左手边是距今约4亿年的变质岩,右手边却是距今8000万年形成的丹霞地貌地层,时空的穿越近在咫尺。不惧流年推换、风雨相催的山头,由于整体崖壁受90°垂直重力崩塌风化,被劈削得如同人工竖立起来的一座通天巨碑。
天穹岩是寨下大峡谷最引人入胜处。抬头仰视,在一处倒悬着的红色崖壁顶端,有一直径约20米的凹岩内,鬼斧神工般雕凿出数百个大小不一、形态各异的丹霞洞穴,大洞套着小洞,洞中有洞,如同一个洞的家族;它们高悬头顶,在谷底看来宛如一座神圣殿堂的穹庐,高贵而又气派;又好似满天星斗,令人叹为观止。
越是深入,道路越是狭窄,近在身边的丹霞山体险峰峭壁,危岩怪石耸立,仰天洞开一扇长长的大天窗。蓝蓝的天可以从天窗装进来,白白的云可以从天窗飘进来,柔柔的风可以从天窗舞进来,晃如一个世外桃园与外界交流的通道。
沿着高大的一面丹崖走过,突然在我们的眼前有一片开阔的湖面,看指示牌知道这是寨下大峡谷的丹崖谷底隐藏着一个湖——雁栖湖,本是一个堰塞湖,却诗意地叫着雁栖湖。几片荷叶,几声鸟呜,隐现在壁立千仞的悬崖下的湖面乏着蓝盈盈、清幽幽、亮闪闪的波光,很是迷人。若把丹崖比作刚强男子,雁栖湖就犹如一位风姿绰约的多情女子,静静相倚。丹崖的阳刚与碧水的阴柔,构成一幅摄人心魄的绝美画卷。
绕过湖边的小道,我们愈走愈深,愈深愈静。偶有鸟儿尖厉呜叫,使得寂静愈发强烈,巧妙地印证了“蝉呜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”的意境。好在一路溪水相伴,漫道雄关、绝壁古洞、蟒藤古树、花香鸟语都带着温度与你的灵魂碰撞、交流,山、水、道、洞、植被与鲜活空气的完美组合,仿佛我们是一次朝圣,走在通向天空的豁口与梯子。一次行走,就是在大山的顽石上丈量自己的力度与长度,体会自然力与美。
当夕阳西下后,天色很快暗了下来,我们从六公里长的峡谷中钻出,带着满眼的收获,带着满身吸入的负氧离子,作别这天堂般的峡谷。
出得景区,我们在一寨民家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饭。几个人围桌寂寂而坐,听门外一泓潺潺流泉响,偶闻鸡声犬吠,吃农家大灶里烧出来的散养的土鸡、各色野菜和米饭,特别香美。
看正门中的牌位恭奉的祖先是大大的“杨”字,一问才知,寨下村30多户人家全部姓杨,据传祖宗是杨家将中的杨七郎,这更让我肃然起敬。杨家满门忠臣,英勇善战,都是我敬佩的英雄。想想七郎当年也许是避难在此地,看到今日开发成胜景,游客云集,人头攒动,也会赞“报国”有门了吧!
评论